易游yy平台:大河之洲妙筆勾畫生態新卷——東營市“十四五”時期生態文明建設作业綜述
来源:易游yy平台 发布时间:2025-11-26 16:49:44
yy易游极速:
秋冬時節,萬千候鳥如約飛抵黃河口。黃河口濕地上,連片蘆葦褪去翠綠換作金黃,風過處翻涌成層層“蘆浪”,數萬隻飛鳥組成的“鳥浪”在夕陽的余暉裡上下翻飛,不斷變換陣型,像一幅流動的畫卷。
與以往比较,本年黃河三角洲的“鳥浪”不僅延續了壯闊氣勢,更在種群數量、物種多樣性等方面呈現諸多新變化,成為東營生態持續向好的鮮活注腳。
作為黃河入海口城市、黃河三角洲中心城市,“十四五”時期,東營市聚力落實黃河严重國家戰略,全方位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办理,在生態修復、污染防治、資源使用等領域获得一系列標志性效果,推動東營生態底色更加彰顯。
在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大屏幕上鳥類的一舉一動明晰可辨。“隨著候鳥遷徙漸入顶峰,我們作业人員開展户外調查也逐次加密。”黃河三角洲生態監測中心副主任趙亞杰介紹說。他們試圖從不同鳥兒掠過的身影裡,尋找黃河三角洲生態改进效果的答卷。
近年來,東營市把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作為重要任務,堅定不移推進黃河口生態保護作业。
針對黃河三角洲典型河口生態系統脆弱性特征,東營市創新“陸海統籌、系統修復、綜合办理”濕地修復形式,量体裁衣實施互花米草除治攻堅、鹽地鹼蓬修復等項目,淡水沼澤濕地總面積超過30萬畝,建成“引、輸、蓄、排”科學生態補水體系,構建“河——陸——灘——海”連通體系,河口生態系統的多樣性、穩定性明顯进步。
生物多樣性保護成效尤為顯著。東營市在全國首先探究树立國家公園天空位海一體化才智監測體系,對濕地鳥類實現24小時不間斷實時監測,同時重點開展東方白鸛、黑嘴鷗等關鍵物種棲息地保護,檉柳、野大豆等原生植物保育,以貝類為主的水生生物恢復,生物多樣性顯著进步。现在,全市野生植物資源達1145種,陸生野生動物989種﹔黃河口國家公園創建區鳥類種類增至405種,2024年,黃河口候鳥棲息地被列入《国际遺產名錄》。
經過系統办理,黃河水生態系統穩定进步,黃河刀魚、江豚、斑海豹等珍稀物種頻現黃河口,黃河口鳥浪奇景火爆出圈,海內外游客紛紛景仰而來。
當清晨的陽光洒向廣利河畔,弯曲的綠道上已迎來跑者矯健的身影﹔當發令槍響在黃河口濕地之濱,運動員們將在公園城市的畫卷中穿行。
濕地是東營最重要的生態底色。10月,一場在綠色生態廊道上奔騰的體育盛事——2025黃河口(東營)馬拉鬆賽在我市精彩演出。這不僅是對東營公園城市建設效果的展現,更是打響“國際濕地城市”品牌的具體實踐。
東營市堅持生態修復,打造了以濕地為中心的“藍綠空間”,560余公頃的新增修復濕地,100%的濕地保護實施率,構成了移步換景的濕地景觀畫廊。同時,扎實推進城市園林綠化各項作业,中心城區綠地率達42.49%,綠化覆蓋率46.03%,公園綠地和廣場服務半徑覆蓋率96.18%,根本實現居民出行“300米見綠,500米見園”。
安身群眾對美好日子的願景,東營市在中心城構建了“一環兩軸”串連南北生態中心及主城區內多層次公園生態格式,先后建成了257個城市公園,形成了多、均、精均衡布局的城市公園體系。高標准建設“一軸兩帶三環”綠道網絡,累計780公裡的城市綠道,特別是中心城區實現無障礙貫通的95公裡精品段,將住所區、公園、濕地、湖泊無縫串聯。公園結合周邊環境和居民需求,融入文明、休閑、健身等元素,打造“一園一特征”,成為市民家門口的休閑好去處,有用进步了城市綠地的均衡性和便利性。
“現在,城市綠化越來越好,濕地底色更加靚麗,日子有滋有味!”市民孫浩開心肠說。東營市以匠心打造舒朗大氣、生態宜居的公園城市,不僅重塑了城市風貌,也溫暖著每個東營人的日常。
“废物分類要記牢,廚余废物放綠桶、收回使用放藍桶、有害危險放紅桶、其他废物放灰桶……”在東營經濟技術開發區東城大街國際公館小區,废物分類搜集亭正語音播映废物分類投进相關知識,整齊排放的废物桶,干淨清新的清洗區域,讓人眼前一亮。
視線轉向工業車間。龍津節能科技有限公司廢舊葉片資源收回使用車間裡,廢舊風電葉片被工人們運送到拆解線上。“我們建設的這條退役葉片制備填充母料產線,可使1萬噸廢舊葉片,處理產出3萬余噸玻璃纖維增強塑料模板。”公司總經理張國鵬介紹,這種模板周轉次數高、單位成本低,廣泛應用於修建行業,實現了廢棄風機葉片循環再使用。這裡既是原材料的提供方,也是“固廢”實現變廢為寶的结尾一環。
2022年4月,生態環境部发布了“十四五”時期“無廢城市”建設名單,東營市位列其间。“十四五”時期,在全市上下一同尽力下,東營市“無廢城市”建設機制日趨完善,打造省級“無廢細胞”51個,東營市在日子废物分類評估中進入全國中等城市榜首檔队伍﹔完结951個行政村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黑臭水體坚持動態清零。
不止如此,東營市全方位加強環境綜合办理,深化打好藍天碧波淨土保衛戰。“十四五”以來,東營市通過“源頭管控、過程監管、结尾办理”全過程閉環办理,推動首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削減,東營市在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查核中获得“四連優”。现在,東營市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一氧化碳等首要污染物已穩定達到國家二級標准,藍天白雲成為常態。
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一個長期的過程,護佑黃河安瀾、美麗生態,必須依托准则、依托法治,用系統嚴密的法令、准则和標准為綠水青山保駕護航。
“十四五”時期,東營市以高質量法治建設推動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在沿黃城市中首先構建了較為完善的生態法治體系。
東營市將生態保護作為立法作业的“頭等大事”,構建起以《東營市黃河三角洲生態保護與修復條例》為主軸,涵蓋《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天然保護區條例》《東營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東營市海岸帶保護條例》等領域專門法規的“1+N”生態法規體系。2024年拟定的《東營市危險廢物办理條例》,順應新時代東營高水平現代化強市建設實際,在全國首創“高風險危險廢物”概念,嚴厲打擊危險廢物環境違法行為,推動生態效益、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有機統一。
在重點領域執法作业上亮點紛呈。山東黃河三角洲國家級天然保護區管委會協調墾利區檢察院和墾利區法院,建立墾利區檢察院駐天然保護區檢察作业站和墾利區法院天然保護區巡回法庭,與保護區公安分局、保護區綜合執法支隊一起簽署了《協助辦案结构協議》,逐渐構筑起“四位一體”的司法、執法體系,进步了保護區本身的執法規范、才能、功率和水平,為黃河口國家公園綜合執法奠定了杰出基礎。
同時,東營市聚集線上線下,充沛的使用六五環境日、国际地球日等重要時間節點,持續推進生態環境相關法令法規的科普,宣傳綠色低碳日子方式,引導公眾一起參與。
生態興則文明興,綠色始終是東營發展最動人的底色。在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严重國家戰略的指引下,東營市將持續做好生態文章,全力打造大江大河三角洲生態保護办理重要標杆,推動東營生態環境質量持續改进,讓河海共生的生態畫卷在新時代綻放更絢麗的光荣。(關晨歆)
公民日報社概況關於公民網報社招聘招聘英才廣告服務协作加盟供稿服務數據服務網站聲明網站律師信息保護聯系我們
人 民 網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權 所 有 ,未 經 書 面 授 權 禁 止 使 用



